注重人才储备 科学安排训练 第五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再创佳绩
苏州市残疾人就管中心
9月15日,第五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暨就业创业成果展在南京落下帷幕,我市代表队以总成绩129分荣获全省第二名。本届比赛,我市共选派29名选手参加20个项目的比赛,参赛选手中近一半选手是首次参加省赛的“新面孔”,并且趋于年轻化。经过激烈的角逐,有20人获得个人名次,其中第一名6人,第二名4人,第三名6人,第四名2人,第五名1人,第六名1人,选手们精湛的技能和出色的表现为苏州再次博得了荣誉,对于激励广大残疾人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这次比赛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常态化的竞赛机制,为储备人才提供了保障
自2009年以来,我市逐步形成了“年年有比赛,四年一大赛”的残疾人技能竞赛机制,并取得了丰硕的竞赛成果。比赛为残疾人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和展示技能的舞台,激发了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热情,更为我市残疾人技能人才库储备了大量优秀的选手。
2014年4月,我市下发了《关于转发〈省残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举办第五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预备通知〉的通知》,在常态化的比赛机制下,各市、区都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的人才优势踊跃报名,全市共有82名残疾人报名参赛。为了选拔优秀选手,6月17至18日,举办了第五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苏州参赛选手选拔赛,有38名省赛预备选手脱颖而出。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各种渠道,挖掘、动员高校和行业内的优秀残疾人参赛。在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集训之后,最终确定29名选手参加比赛。
二、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保证了最佳训练效果
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是向社会展示残疾人高水平职业技能的平台,参赛选手大都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针对这样的特殊性,如果采用传统模式的脱产集训是不科学的,所以这次比赛的赛前集训我们共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两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参赛选手根据自己和指导老师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集训的时间和方式,最大限度地使碎片时间得以充分利用。第二阶段是在比赛前为期四天的封闭式训练,将参赛选手集中在相对封闭的场所训练,由指导老师进行密集的赛前强化巩固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集训效果。灵活集训与封闭集训相结合的形式,面授和网络授课相结合的方法,使每个参赛选手都能合理安排、平衡好工作与比赛之间的关系,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去。
三、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成就了比赛的优异成绩
此次比赛从最初报名的82人,到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确定参赛的29名选手,他们每一个人都为了比赛精心准备,付出了不懈努力。参赛选手们在工作之余,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加紧训练,有的选手甚至放弃中秋节假日,早出晚归刻苦练习。在赛前封闭训练阶段,许多选手白天接受老师辅导,晚上自己学习练习到深夜。在训练中,他们正视自己的差距,视差距为目标,视压力为动力,把困难、挑战和奋斗当作一种磨砺,不断地超越自我。比赛前夕,还召开了赛前动员大会,以往参赛过的老选手专门制作了关于参赛细节及注意事项的PPT,和其他选手分享,使每位选手都受益匪浅,个个精神饱满、厉兵秣马,认真备战。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正是他们这种积极进取、力争上游、奉献自我的精神,成就了他们今天的优异成绩。当然,这次比赛参赛工作仍存在不足之处,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争取在下一届竞赛中再创佳绩。
|